【市场动态】借势“嬴销”怎么做,看这里!!!
上半年我们被众多的品牌频频刷屏,让我们眼前一亮,并深深的记住了他们,比如:
老乡鸡董事长手撕员工联名信、200元预算的发布会;
钉钉被小学生玩坏,在线求饶跪求五星好评;
全民K歌“音爱集结 声援武汉”;
西贝,哭穷求生存,随即推出新业务;
人民需要什么,五菱就造什么;
……
这些品牌的这波操作无疑是成功的,使得品牌曝光率蹭蹭地往上蹿升,而且对品牌的好感度迅速提升。
借势营销、节日营销等,都是众多企业常用的营销方式,这些方式如果用的好,对于企业来说,有着明显区别于广告的优势,成本低,效果好。通过策划品牌事件,借助大众自身的传播力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市场消费,实现最终获客。
对于一个社会热点的出现,作为品牌是否马上采取动作跟进呢?首先,是要知道一些准则才能去帮助决断的。
那出现一个事件,我们如何判断是否是热点呢?热点事件应该具备几大特点:高关注度、有时效性、高传播速度。
热点事件的都是短时的,所以对于热点事件的借势,要快速反应,巧妙的与品牌调性相结合,才能够蹭上热点。万一策划匆忙,制作粗糙,投入市场后就很容易被人诟病。
当一个品牌想要利用热点事件来提高关注的时候,需要想清楚传播的内容是否关联于品牌定位,是否会在大众心中留下负面的感知,因为这关乎品牌的整体形象,一旦出现差池,站在长远的角度就是在消耗品牌。对于真正借势的利弊应该由借势传播的内容对消费者的影响来权衡,而不是只看传播力和知晓度。所以,在借助热点之前要慎之又慎,才能够确保借势热点的东风,形成涟漪效应。
怎样判断出现热点事件的时候是否要跟进呢,我们要对事件做最基础的分析。比如
突发性热点,抢的是时间,争的是速度。在紧张的活动策划中密切关注热门事件的动态,以便随机应变,尽可能在事件达到高潮时上线活动,如果热度已经开始下降,需要重新评估一下,不能因为快而降低了品质。
如自然灾难、社会悲剧、政治事件等尽量不要碰。
如果找不到关联处,不要凑数借势。生拉硬拽地把热点和品牌关联到一起,不如不做。
很多品牌在蹭明星热点的时候会直接用明星肖像,这种做法是侵权的。
谨记!谨言慎发,网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,不容小觑的,谨慎传播,以免因为一时失误而招来一场灾难。
节日类借势活动是商家运用最多的,它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,而且很多节日都有假期,人们有更多休闲娱乐的时间,外出消费的几率更高,所以能够让品牌有更多的曝光率,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店面的营业额,可谓一举多得。
做节日营销之前要,明确营销目标。比如是单纯的蹭热度、品牌曝光还是实现引流完成转化?明确的目标对于营销策划内容、投放渠道等后续计划有深远影响。
一些大型的商场在节日的时候都会去做一些符合节日气氛的装饰,与消费者互动。比如说情人节,有些商场会派出“丘比特”,布置场景,安排一些互动的游戏;三八妇女节会推出各类“她经济”营销,吸引关注并实现最终消费……节日营销中场景化的合理运用会提升消费者的成交几率。
此外,营销活动一定要与节日有关,注意每个节日的风俗、礼仪、习惯等,营销活动要与节日本身产生关联而不是为了节日而促销的促销。节日营销策划要适时、有效、做好前期的总体策划,好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。
比如马上就要到临的端午节,就又会掀起一轮营销热潮。端午节,粽子又迎来了最繁忙的节日,各品牌纷纷围绕粽子做起了文章。
有的品牌会以粽子为主体,比如去年端午节,卫龙推出的辣条粽子,不仅海报的视觉冲击极强,还引起大众的兴趣,调动味蕾,让人看着就想尝一尝;
有的则会玩起谐音梗,比如“放假就是要放粽、粽情端午、粽享人生、智慧出粽等;有的会围绕咸甜粽之争进行发挥,比如咸蛋咸,甜枣甜,你是哪一派等;还有的将品牌与端午节的风俗相结合,比如恰恰食品,将瓜子作船桨,用包装作龙舟,构思巧妙。
端午节营销要注意这2点:
促销活动一定要给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,好的促销主题就格外重要。
在主题设计上应该具备几个基本要求:
一,意外,让消费者看后记忆深刻;二简单,主题要词简短易记;三有感情,让消费者能够仔细品读活动细节,例如很多商家用悬念主题吸引消费者探究心理。
节日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无非休闲、营养、主题三者,选择最易达成的一类去修饰产品会使得节日期间的销量有所提升,无论是创新包装、创新文化、创新摆盘等,都是节日产品应该拥有的改变。
营销的本质是建立产品价值和用户需求的链接,借势营销这张王牌用的好,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。所以企业在进行借势营销提升知名度的同时,还要对形象进行提升维护。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借势营销形成较高的美誉度,并在产品、服务和企业形象塑造等方面求实创新,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度,才是企业最应关注的。